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教育信息化2.0时代视角下的教师反馈素养研究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视角下的教师反馈素养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8-18 10:32

  [摘要]教师反馈是提升教学效能的核心关键。研究通过梳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要素,辨析评价和反馈的差异,并结合教师反馈素养的最新研究框架,立足我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创新教学、引领生态发展的能力素养新要求,编制了教师反馈素养的测评量表,并进行了两阶段数据采集与分析。第一阶段,验证量表的信效度合格性;第二阶段,分析1360位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数据。研究发现:教师反馈素养包括技术提供反馈、协商完善反馈和促进感知反馈三个子维度;教师反馈素养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在促进感知反馈子维度;教师反馈素养还受到性别与学科的交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教师有效反馈是落实当前时代所要求的创新教学生态、深化评价改革的一种关键措施。为此,建议教师教育改革应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提升教师的反馈素养,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投入。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养;反馈素养;技术赋能反馈;促进感知反馈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视角下的教师反馈素养研究

  一、研究缘起

  “互联网+”融入教育,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也改变了师生之间曾经的课堂关系。教育信息化2.0时代,如何通过提升教师的创新和有效教学,引领教育实践的生态,以深化1.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效果,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新一代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使得教学形式逐渐从过去的“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并且,随着大数据及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为优化教学环境、改善师生互动、促进学习深化,以及建构基于师生间反馈信息传递的系统提供了更多选择。在过去的20年间,有大量关于评价与反馈的实证研究。Hattie在其所著的《可见学习》中指出,教师反馈是“提高学业表现最有力的单一影响因素”[1]。教师反馈能力或素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师生双向互动、沟通交流等知识建构活动的过程,还会影响学生对反馈目的和内容的感知程度和理解力。但反馈素养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维度,仍面临着诸多实践困难。例如,教师的反馈意识不足,给出的反馈不够及时,反馈内容难以理解,反馈无法有效改进学习等,直接导致学生认为自己获得的反馈是令人沮丧的,没有激励作用[2-3]。当学生对教师给予的反馈很少或者没有回应时,教师便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4],使得有效的反馈难以在课堂教学中推进。为此,本研究着重探讨教师反馈素养是什么,技术赋能的反馈如何改变教师当下实施反馈面临的困境,以推动师生双向互动的有效知识建构过程。

  更新了一篇教师相关的论文,如高校教师评讲师职称需要什么条件,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二、文献综述

  教师要能教好学生,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素养。面对新一代学习者的成长,许多都提出了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我们有必要从教师群体的角度来分析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教师专业素养组成。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三要素结构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将专业素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主要抓手,并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指明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方向,如信息素养、技术素养、评价素养、反馈素养、跨学科素养、数智素养和信息化素养等。无论具体素养的内涵指向如何,但均包含三大要素:认知、能力和情意。

  1.认知要素(UnderstandingsorKnowledge)

  教学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活动,教师处理教学活动需要基于多维的综合性知识,这些知识是教师专业素养的认知基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舒尔曼在1986年率先提出,教师知识应包括一般教学观念和方法的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的知识、课程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教育目的和意义的知识及其哲学和历史根源的知识[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PedagogicalandContentKnowledge,TPACK)理论框架[6]被提出,用于解释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来教授学生一门学科所需的一系列知识。该框架强调将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三种关键知识整合起来,被认为是信息时代下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所需具备的综合知识,有利于建构教师技术性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在实际过程中,它依赖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对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能力要素(SkillsorCapacities)

  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增加,不代表其教学效果好。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依赖于教师能力[7]。西方不少学者认为,能力是指对知识使用的技能,包括理论、概念或隐性知识的使用,也包括功能性知识如技术、沟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8]。知识与技能具有一致性原则,但技能不能代替知识。例如,区别于学科教学知识的学科教学技能包括:研习新课标的技能、研习教材的技能、了解学生认知准备的技能以及课堂教学技能[9]。技能的要求往往是具体的,并且需要随教育场景的不同而加以细化。美国一些学者曾开发了一套基于高标准的科学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资源,支持新手科学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运用这些技能,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27个预期特征[10]。

  3.情意要素(Dispositions,ValuesorMotivation)

  情意是指教师的情感与态度,它们与教师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有密切关系,由于它们属于较为上位的概念,被认为是教师追求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动力因素,是教师能力持续表现的基础。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差异可能是由个人情意不同造成的,即动机倾向和态度的个体差异是个体在各种情境和背景下表现出的共性,并不是某个学科教育场域中的特性[11]。教师要更好地促进其将认知与能力成功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去。Wood等人认为需要具有如下情意: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用爱关怀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敬业专注的精神状态,协作、分享和专业学习社群,终身学习和追求卓越的热情[12]。卓越教师往往在情意维度方面具有更佳的表现。

  综上所示,教学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还涉及相关的教学价值观和信念,不同的教学观所对应的知、能、情意是相互连贯的。教师反馈素养不应停留在反馈实践和策略层面,而应从多个维度展开探讨。最重要的是,教师反馈素养的研究是伴随着对学生反馈素养的研究而提出的,师生反馈素养应该彼此成就,像联动的齿轮一样,促进教学相长[13]。

  (二)教师反馈素养的研究基础

  教师反馈对于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反馈不仅客观反映学生真实的情况,更应该面向学生在不断发展中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教师反馈素养不仅具有专业素养特征,也是对专业概念的细化拓展和情境化呈现,以促进其价值的拓展。

  1.关于教师反馈策略的研究

  反馈策略的研究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证据。反馈是基于反馈双方的信息传递,教师反馈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和改进。例如,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书面或口头反馈能有效促进学生高水平地完成写作任务[14-15]。教师反馈策略也在其他学科有所体现,包括线上、线下和混合教学场景等;不同反馈策略的结合有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如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16]。两种反馈策略的结合效果要优于单方面反馈[17],但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上,影响力更为显著的仍是教师反馈。

  2.关于反馈与评价的差异分析

  反馈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并存。但教师反馈就是教师评价吗?显然不是。评价和反馈不能被同等对待,也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评价与反馈过程往往并存,甚至在政策和实践上纠缠在一起,导致它们独特的目的在概念和实践上变得模糊。为此,区分反馈与评价,以及剥离开它们在共存活动中的差异是必要的[18]。在教学实践中,结果性评价出现在学习活动终端,强化了考核性质;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参考和补充,使得大家对这种评价的“反馈功能”效用感受较低。良好的反馈机制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行为,需要教师进行精细设计,脱离不了教学评价,但多渠道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激励学习者的投入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具体的反馈信息而不是笼统的评价分数。近些年来,教育更加重视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要想促进学生进一步改进,就需要不断关注评价过程中的反馈。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结果

  (一)研究工具

  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反馈的真实情况,本研究借鉴Carless和Winstone所提出的教师反馈素养理论框架,设计了相应量表。正式问卷包括三部分:教师相关信息、教师反馈素养的结构化调查题目(李克特六点量表计分)以及开放性问题。经过试测修订后,最终形成的问卷包括三个子维度,除第二个维度是4个题项,其他两个维度分别为3个题项,共10个题项,三个维度在原先设计、关系、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反映出教师反馈素养的具体指向。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两次数据采集,第一个阶段回收614份数据,对初测问卷进行了信效度分析。第二个阶段共回收1814份问卷,调查样本覆盖全国18个省市,其中,246名教师没有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给学生提供反馈的经历,占总样本的13.56%;剩下的1568个数据中,剔除作答时间小于1分钟且答案均为同一选项的无效样本后,最终得到1360个有效样本,有效回收率86.73%。样本分布见表2。

  四、讨论与总结

  通过上述相关分析,本研究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反馈素养,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当前的反馈素养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教师反馈素养水平接近中等,尤其在促进学生感知反馈这一方面还需提升;尽管新手教师、男性教师以及非STEM学科教师的反馈素养水平普遍较高,但综合来看,在当前教育信息化2.0时期关注创新教学生态、深化评价改革的背景下仍需要不断提升教师反馈素养,以促进学习者在教师有效反馈的支持下获得实质性的学习投入激发。

  [参考文献]

  [1]HATTIEJ.CLARKES.Visiblelearning:feedback[M].London:Routledge,2018.

  [2]EVANSC.Makingsenseofassessmentfeedbackinhighereducation[J].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2013,83(1):70-120.

  [3]WINSTONENE,NASHRA,ROWNTREEJ,etal.'It'dbeuseful,butIwouldn'tuseit':barrierstouniversitystudents'feedbackseekingandrecipience[J].Studiesinhighereducation,2017,42(11):2026-2041.

  [4]PRICEM,HANDLEYK,MILLARJ.Feedback:focusingattentiononengagement[J].Studiesinhighereducation,2011,36(8):879-896.

  董艳1,罗泽兰1,杨韵莹2,王宇1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视角下的教师反馈素养研究》
上一篇:浅析初中数学多元化教学的方式
下一篇:具身认知视域下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多模态交互机制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