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那点事农业职称论文》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来源:职称那点事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2-16 09:10
扫码咨询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关注农业生产,其中农业经济管理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管理手段来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阐述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内涵和促进作用,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建设;经济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内涵

  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内容,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农业生产和发展来说,农业经济管理是其中的基础内容,主要是针对农业生产工作、农产品加工环节、农产品销售环节等方面的管理,根据管理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以此取得预期的农业经济管理效果。

  2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1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人才专业性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专业人才是农作物生产种植的重要前提,也是利用先进技术的基础动力,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人才专业性。高质量农业生产人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要求标准,改变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传统观念和管理手段,为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知识。另外,通过提高农业生产人才专业性,还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城市和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积极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再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状况,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为农村经济奠定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3]。

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2有利于规范农村经济发展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农村经济管理的行为方式,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不规范问题。分析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业发展状况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出现的原因、质量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逐步优化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管理制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另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内容,充分结合农业经济管理与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严格控制农业生产中的行为方式,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促进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在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

  2.3有利于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设备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这也为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信息技术,有利于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在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农业经济管理充分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效率,进而加快了农业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脚步。在农业发展中,能够根据信息技术掌握和整理农业发展中的数据信息,及时了解社会市场中的农作物价格,为农业生产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农业经济管理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充分结合,实时了解社会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结合社会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极大程度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现代化[4]。2.4有利于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影响下,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要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推动农村的农业发展,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农业发展不只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推动力。农业经济管理能够针对农业发展中的种植、收割、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农业经济管理能够培养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改变农业发展中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手段,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销售效率,达到农业发展预期目标。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3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不足

  专业人才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前提,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地区在发展农业中并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也未根据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大多数从事农业发展的工作人员更倾向于农药研究行业和农业服务行业,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热情和兴趣,导致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另外,政府部门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再加上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的约束,直接降低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3.2缺乏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较低,主要是因为缺乏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难以规范和保障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较多问题。由于现代社会处于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再加上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对农业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带来了较大冲击。部分地区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并没有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管理人员在岗位工作中也缺乏制度依据,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由于缺乏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只是根据农业发展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并没有进行二次排查,降低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5]。

  3.3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并没有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信息化发展。农村地区受到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农民并不了解互联网技术在农业发展和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再加上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民并不能科学应用新型农业生产手段,从而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另外,农民只是通过电视、广播等途径获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应用并不熟练,增加了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交流难度,同时也未根据农业发展状况制订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无法给农民提供科学的信息交流途径。

  3.4农村经济管理中破坏生态环境

  环保问题是农业发展中首要关注的问题,农业发展中的部分行为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和破坏,导致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急剧恶化,从而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和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工业企业逐渐迁移到农村区域,其造成的废气排放和污水排放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环境质量,增加了农村经济管理难度。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管理人员和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较低,在利用先进农业生产设备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污染物,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另外,人们的不环保行为也是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部分农民会在农作物种植中随手丢弃农药瓶或者配料袋,难以为农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土壤条件和种植环境。

  4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4.1引进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新时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需要专业人才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辅助条件,因此要引进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在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一方面,要增设高校的农业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为农业生产培养高质量的经济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招聘的吸引力,优化岗位工作的待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投入农业经济管理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定期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展开专业培训,基于新时期社会发展状况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性,促使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充分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进而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

  4.2调整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必须合理调整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状况和农村经济水平制订科学管理制度,为农业经济管理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指导下,能够及时发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和行为方式提供制度依据,以此来规范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管理人员行为方式的合理化。另外,管理人员根据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学习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将其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不断提升自身农业经济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的效率,避免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矛盾,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6]。

  结束语

  农业经济管理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通过引进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调整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及时解决农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进而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君.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科技投资,2021(15):93,103.

  [2]周京凤.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经济师,2021(7):120-121,125.

  [3]许震.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意义刍议[J].财讯,2021(17):195.

  [4]麻永红.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4):128-129.

  [5]刘艳红.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新农业,2020(3):75-77.

  [6]张景.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农村百事通,2021(2):124.

  董立强


《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石嘴山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下一篇:环境治理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