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文史艺术职称论文》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课程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课程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2-01 10:10

  摘要: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课程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必须将课程思政融入艺术课程,积极挖掘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现存问题,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才能取得成效。从创新视角出发,旨在将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不仅可以提升艺术课程教学质量,还能建立良好育人机制,真正做到用思政元素来创新艺术课程,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艺术课程;创新

  习总书记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全国掀起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热潮,各类学校积极响应政策,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与创新教育理念。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2]。大致含义为优良的思想道德是艺术家值得拥有的品质。课程思政是艺术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要素,艺术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两者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艺术课程要以艺术教育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创新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艺术课程为主,以思政教育为辅,培养新时代学生的艺术技能水平的同时,又注重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把思政教育与艺术课堂结合、人才素质培养与艺术技能相融的培养,德育教育落实在课堂中,强调创新的同时又注重思政教育,让艺术课程发挥出最高价值。因此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对艺术课程教学进行创新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课程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一、艺术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大多数学校将艺术、思政作为两个不同的课程进行教学,课程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大范围的艺术课程都以培养审美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无形中忽视学生综合素养及人格的塑造。应当明确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本质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虽说一个有道德修养的艺术工作者,不一定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但一个道德修养欠缺的艺术工作者,则不能创作出高度的艺术作品。因此,只重视纯艺术的教学,而将意识形态教育抛之脑后,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艺术生存在“重技能、轻思政”的现象

  少数艺术生仅对技能有天赋且感兴趣,理论课底子不扎实且对理想信念意识淡薄,忽略思政课的价值,偏重专业课的学习。于是就出现“理论课不认真听讲、选择性地学习上课内容”的现象,“重技能、轻思政”问题突出。艺术生崇尚自由、不喜欢受拘束、纪律意识欠缺、彰显个性。由于教学对象情况较为复杂,所以课程思政的开展往往在前期就会遇到瓶颈,艺术生课程思政的教学难度较高。

  (二)艺术教育工作者思政意识不强

  当前艺术相关教育工作者思政理论知识缺乏,在教学中容易忽视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长期以来普遍强调艺术教育价值与学生技能水平,注重艺术理论及实操的学习,涉及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相对较少。如美术课程通常将学生作品中线条、图案、色彩等元素作为评价的标准;音乐课程则注重的是音准、节奏、乐感等;舞蹈课程即更多关注动作是否流畅协调、表现力、技巧等。所以艺术课程的授课计划更偏向于实操内容,未尝试课程思政融入艺术教育,忽视思政理论的学习,更做不到将课程思政渗透到艺术课程中,造成课程思政与艺术课程相脱节,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学效果不佳。

  二、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当代艺术课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思政教育的指引,强化艺术课程德育功能,使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的融入课堂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做到思政理论与艺术实操相结合,学生切身体会思政重要性,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又提高自我修养,践行技艺同行的理念。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创新融合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共鸣,充分发挥艺术课程自身特色和资源,秉承“艺德育人”的科学教育理念,注重艺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提升艺术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切实有效提高思政育人作用的发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品质的艺术人才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满足社会发展对艺术高端人才的需求,也符合艺术课程教育的目标———培养创新技术与高尚品德的综合型高素质艺术人才。

  三、艺术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思政道德修养、坚定其理想信念

  艺术生虽富有个性、随性而为,但是他们充满创造激情、喜欢新鲜事物,主体意识十分强烈。课程思政与艺术课程融合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教学模式,正好符合他们的个性与追求。做好艺术生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可以通过艺术技能的形式调动艺术生课程思政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政道德修养、坚定其信念。如美术课程可以带学生到红色文化遗址实地写生,深入了解红色故事,寓红于教、寓教于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音乐课程用听觉的冲击力提升学生三观和民族自豪感,端正思想、增强信念,艺术教育工作者秉承“承国粹、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教学理念[3];舞蹈本就是一门优雅和灵魂的艺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每学期可以适当在授课计划中设置《不忘初心》这类主题的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必然也发挥着协同育人的作用。艺术课程思政教育从单一向多样发展,与学生达成共识,从而达到多维度、综合育人的目的。

  (二)强化艺术课程教育工作者的思政意识

  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技能授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这就要求教师本身需具备扎实的思政基础知识。第一,教师要充分认识“以德化人、以德育人”的积极意义,艺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课程纪律的管控、与学生沟通等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学校应安排各课程的教师进行思政培训、增强业务水平,做到艺术课程专业老师思政化,构建层次分明、思政观念强的师资队伍。第三,学校应大力支持艺术教师与思政教师进行论文、课题、教材等科研的合作,加强交流与学习。将思政元素与艺术教育结合来突破创新点,做到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由艺术课程单一教育模式变为“艺术课程+思政”的混合教育模式,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切实起到促进艺术课程思政作用。

  (三)优化“艺术+思政”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学校首先应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艺术技能、教师科研,构建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合力育人的长效机制,优化“艺术+思政”一体化的领导管理体系。其次,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校应遵循以学生为本、树德立人的教学理念,应以加强各类课程教师队伍的思政建设为前提。在重视师资专业水平培养的同时,可以不断提高艺术教育工作者思政业务水平。在课题申请、思政专题培训会、教学改革、教学能力水平比赛等方面,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以培养专业水平高、政治意识强、品质高尚的师资队伍,从而全面提升艺术教师队伍建设[4]。最后,加强协同育人,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如为学生参加艺术与思政相关活动提供场地以及一定的资金扶持,保障课程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应围绕“课程思政”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艺术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加强艺术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会贯通,推动艺术课程思政育人的教革机制创新,以促进二者融合。其次,编写与修订艺术专业教材、更新教学资源,将思想教育元素融入新教材、新教学资源中,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观念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并纳入考核评价,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的混合模式。提升二者融合度,进一步体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科学性。最后,激发学生对艺术课堂的兴趣,与学生达成共识,真正做到思想育人。如搜集艺术家思政成功与失败案例作为教学资料,分析思政对艺术家们作品的影响等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思政的参与度,提升艺术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艺术课堂的思政教育除在课堂发挥主渠道价值外,还应注重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拓展,对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通过公益演出的形式,将艺术课堂中的技能与思政教育结合,以社会服务为宗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思政教育不应局限在课堂内,应结合社会实践才是教育根本。运用艺术课程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元化,强化思政教育的成效,进一步推进艺术思政协同育人,形成艺术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思政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所以两者需要相互协调、平衡统一。这样既能够提高审美能力,又能促使学生坚定信念。艺术工作者的思政教育势必会影响其艺术作品的高度。成功的艺术工作者,必须拥有思想、艺术的统一[5]。优秀的艺术作品从来都与时代不可分割,艺术教育规律和思政教育的规律一脉相承,只有课程思政融入艺术课程,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艺术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新时代优秀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吴伯志.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云南日报,2017-03-08(008).

  [2]张岱年.哲学大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刘颖.音乐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问题与思考[J].音乐生活,2017(9):37-40.

  [4]张天琦.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探析[J].人文之友,2019(11):145.

  [5]陈珂馨.刍议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J].文存阅刊,2018(4):70.

  吴彬


《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课程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上一篇: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下一篇:刍议艺术教育的综合改革与发展对策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