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浅析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路径

浅析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路径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6-01 09:46

  [摘要]从分析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重大意义出发,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路径进行了讨论。包括:分析政策,明确目标,创新课程定位;循序渐进,重构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关注个性,分层培养,丰富第二课堂;统筹整合,重视教研,加强团队建设;引优用优,立足校本,做好资源开发五个方面。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高职院校;成长能力

  伴随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互联网+背景下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高校均结合发展情况以及办学特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指导以及就业扶持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但受制度、观念、资源等限制,创新创业教育并未与就业指导形成合力,两者与专业教育也存在脱节的现象。高职院校主要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学生的发展后劲和成长能力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是深入贯彻习书记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要求,对提升学生成长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路径

  一、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重大意义

  (一)以创业促就业,增大就业市场岗位需求

  《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二)以指导帮就业,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最大化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加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对低年级学生着重进行职业生涯启蒙,对高年级学生着重提升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要结合就业形势和毕业生特点,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要多方搭建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职业体验等实践平台,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考取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多种类型的培训(或认证)证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在于促进大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增强大学生的批判意识,引导大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和创业意识,强化大学生的洞察力和决策力。

  二、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有着不同的体系和思路,两者的融合也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可以成为一个切入点。目前,各大高校开设了以不同名称命名的以就业、创业、创新等为主题的课程,如:《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素养》等,课程性质不一,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复,课程内在逻辑不强,课程效果较难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开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高职院校可尝试整合此类课程,以公共必修课为基础,选修课程为延续,并辅以丰富的第二课堂。

  三、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特色教育和强化教育内涵建设的必行之路。不论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还是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建设等都需要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培育、全方位实施,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仅仅只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指导融合的一个切入点,课程的建设方案和思路也应立足校情和学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成功就业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让学生在课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更是能够促进自身持续成长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义与周边关系论析[J].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

  [2]邹春霞.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4).

  [3]谢学.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12)

  陈丽,肖雄


《浅析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路径》
上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下一篇:浅析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
更多>>

期刊目录